首页/德育之窗, 教学教研, 新闻动态/语文教学——行走在情理之间

语文教学——行走在情理之间

我的年纪不大,却体验了教学的酸甜苦辣;我的肩膀不宽,却扛起了学生的殷殷牵挂;我的脚步不长,却丈量了成长的寒木春华。我的教学生涯,在满满的理和深深的情之间辗转、生发、开花。

千里漂泊一游子,教学语文难自弃

辗转一千多公里,跨越三省一市,我来到了这里。疲惫的脚,行走的心,最终扎根在了外国语。

都说“最圆的月亮在故乡”,虽江苏是我的“根”,但十堰是我的“土”,外国语是我的“家”。加入外国语的这些年,我褪去了“游子”的身份,拥有了自我的天地;冲淡了漂泊之感,实现了自身的价值。

我从最开始的语文老师,到学生的温情大姐,到能独挡一面的课堂的领导者;从一节平常的课到精品打磨的公开课,到市级省级优质课;从一名普通科任老师,到备课组长,到教研组长。期间在教学教研的路上走过了无数的艰难坎坷。但天性热爱教学的我,放弃了大城市高楼林立的办公室,我难以割舍的,是对语文教学的执着和热爱。

每一次寒来暑往,我行走在千里之外,脚步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我的归心似箭,对外国语浓浓的情牵引着我,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这里。乡愁是所有游子最不能触碰的一隅,而在我的心里,这一切都定位成了精准的方向,成了我奋斗的地方。

我在这里欢笑,我在这里成长;我在这里寻找,我在这里创造。我在这里实践着我的梦想,站在三尺讲台上,默默耕耘,传师布教。

扎实诗意教语文,情到深处讲理趣

从教十余年,已经全然忘了有多少个挑灯奋战的深夜;忘了又有多少个初晓放白的凌晨;忘了这熬夜备课打磨时凄寒入骨的体验。我在这样的日子里一步步走来,一点点武装,在课堂上绽放最优秀的自己。

我曾在课堂上唱过《一剪梅》,曾在教室里跳过民族舞,曾深情朗诵过《长恨歌》而潸然泪下……这样的日子虽然离现在很遥远,但却是我精心设计打造过的每一个课堂瞬间。扎实地备课,诗意地呈现,学生在课堂上和我互动辩论,自我的声音响彻云霄;我们一起被课文感染,一起为文字动容,一起畅想陶渊明美好的田园生活。

但我深知,语文的课堂是扎实的课堂,是有效的课堂,诗意是点缀,也许学生的生活里早就种下了诗和远方,但学生收获的应该是更广阔更实际的内容。

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基础,对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。不止是在小学阶段要落实,初中阶段这几种能力的培养依然是教学的核心。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更是始终贯彻着这样的要求。

因为语文的课堂不仅是简单随意的“听”,不只是信口开河的“说”,不单是身临其境地“读”,而更是熟能生巧的“写”。只有落实了这些实在的道理,语文的课堂才有了交际生活的实际。

2、语文教学要习得“方法技巧”实用的理。

语文无处不在,生活就是语文。在我的课堂上,学生们听完,读完,说完,还会看到不少市井百象,明白不少人情世故,以及懂得如何将这些生活中的世态炎凉形成文字。在他们遣词造句的时候,能将这些技巧,如数家珍地一一呈现,传达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。

因为所有空洞的说教都逃脱不了生活的实际,学生将来不会生活在透明的世界里,他们的眼中有世界,他们所有在书本中习得的技巧,无论是托物言志,还是象征比拟,或是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都应该成长为自己投笔从戎的实用的武器,日后才能在这个社会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。

3、语文教学要懂得“知人论世”实际的理。

语文的课堂是少不了诗意和洒脱的述说,但这些都应该遵循作者的本心,都是建立在对作者真实了解的基础上的。我常常教导学生要入情入理,要做足功课,起码要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身世有深入全面的了解,才能够代替作者发出声音。

所谓“知人论世”才能知其人其文,才能知其本心初衷,方可品评得失。在实际的教学中,我始终遵循这这一准则,告诉学生,如果没有对作者深入真实的了解,所有的慷慨陈词都会变成一纸空文。就是这个理。

我将我心向明月,理到深处不忘情

“我将我心向明月”化用了《清诗记事》中的 “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”一句,但在我这里,没有下半句。教学的“理”是理应遵循的,但更丰富的情,我都毫无保留地给了我的学生,学生就是我心目中那一轮皎洁的“明月”。

1、语文教师要有情感

语文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存在,她应该有理科老师的深邃,有文科老师犀利。她可以幽默,可以深沉;可以率真,可以含蓄;可以睿智,可以豪放。但唯有一点,她不能缺少,那就是饱满真挚的情感。

在语文的课堂上,我们可以笑,可以哭,可以对学生循循善诱,也可以对学生严词批评,我的语言有情感,我的表情有温度,我的内心很丰富,这些都无一例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,用全部自然而热烈的情感去感化学生,包容学生。

2、语文教师要有情趣

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,面对莘莘学子认真而又渴盼的目光时,我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“无论我上什么课,我不一定要板起面孔来说话,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。”因为我知道,过于理性的概念化教学,会使得课堂单调乏味,失去活力。

比如《一双手》的教学导入,我让学生玩石头、剪子、布的游戏,把游戏带入课堂,以此引导学生感受手的灵动自如,课堂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。用生动、风趣、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,用精巧的问题激活学生阅读思维。教学有情趣,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期待,才是有情趣的语文课堂。吕叔湘先生曾指出:“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,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。”教活了,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得到一种乐趣,语文的课堂才会充满着理趣和情趣。

3、语文教师要有情怀

记得有位语文老师说过“我们不缺少才华,但我们缺少情怀。”热爱语文、对语文始终有情怀的老师,才会把语文课上出语文的味道、语文的情感、语文的丰厚、语文的尊严来。

有情怀,就会坚持语文教学要守住本真,回归语文。有情怀,就会积极打磨自己的思维,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和教学灵感。有情怀,就会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,潜心教学,不断涌现灵动厚实的教学设计。有情怀,就会明白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,而在鼓舞和唤醒。有情怀,就会通过语文教学把人文精神、生命意识等种植在学生心间。

回归真实语文味,行走教学情理间

教学是一场漫长的旅途,途中,有的人先来,有的人后到;有的人走得快,有的人走得慢。但都是“人在旅途”。我的教学旅途生涯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。十三年之前,我摸爬滚打,初出茅庐;十三年之后,我还是希望能教书育人,潜心教研。用满满的理和深深的情将语文教学真实的理念、真实的方法、真实的内容、真实的体验悉数传递给学生。

语文是有温度的,是令人感动的,它必须充满感情。语文又是严谨的,是科学的,它必须持有理性。希望未来站在讲台上的那个我,语言有情感;教学有情趣;思考有理性;语文有情怀,我的语文教学,就这样行走在“情”“理”之间。

作者:吴莹静

2018-10-01T10:19:44+00:00 2018年10月01日|分类:德育之窗, 教学教研, 新闻动态|